疫情至今已有一年多时间,疫情之后,楼市发展也经历深刻变化,体现在区域方面,就是不同城市之间的分化十分明显。
在70个大中城市中,深圳、宁波等长三角、珠三角的城市上涨明显,同时也有26个城市跌回疫情之前,尤其是黄河流域、华北、黑龙江的城市房价下跌较为集中。
从楼市停摆到谷底反弹
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后,防治疫情是头等大事,楼市也短暂进入到停摆状态,各地房管局、房协紧急下发通知,停止开放商品房售楼部。往年较火的返乡置业不复存在,这对中小城市楼市的影响较大。
进入到2020年2月中下旬后,新冠肺炎疫情之下,包括江西抚州、江苏南通、广西钦州等城市纷纷出台政策,为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提供保障。据不完全统计,疫情发生后,到2月底,全国有超过50个城市发布了不同程度的房地产稳定政策,其中主要以扶持企业发展、减少企业资金压力、延缓公积金月供为主。
在这个阶段,一二线城市主要是扶持纾困房地产企业、针对企业资金链等出台举措,而在三四线城市,则是直接刺激需求端,包括信贷政策、降低首付等举措。
到3月中下旬后,随着经济社会秩序进一步恢复,因疫情积压的住房需求逐渐得到释放。4月平均销售面积已经超过了上一年同期的80%-90%,其中长三角区域的上海、南京、杭州、合肥表现抢眼,粤港澳大湾区的部分城市和地区也开始出现明显升温迹象。
大学毕业后留在广州工作的蔡小姐,2020年4月入手了广州海珠区一套二手房,“当时我感觉整个城市的市场热起来了,成交量上来,价格也可能会上涨,所以赶紧入手。后面看来,刚好买在了谷底,后来很快反弹了。”蔡小姐对第一财经表示。
进入下半年,在部分城市楼市热度高、房价上涨明显、出现了炒作氛围的情况下,为了保持楼市平稳健康发展,在7、8月,包括杭州、无锡、东莞、宁波、深圳、南京等多个城市纷纷出台约束性调控政策。9月,常州、成都、沈阳等热点城市也出台了楼市收紧政策。
深圳涨幅第一,宁波第二
从不同区域来看,疫情之后,楼市的一大特征是区域之间的分化十分明显。
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2020年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,一年来,70个大中城市中,有43个城市二手房上涨,1个持平,26个城市出现下跌。上涨前十名的城市分别是深圳、宁波、徐州、银川、唐山、成都、西宁、沈阳、广州、无锡。
其中,深圳涨幅最高,一年来涨幅高达14.1%,在各大城市中遥遥领先。根据中国城市房价平台数据,2020年12月,深圳二手房平均单价已经达到了每平方米87957元,大幅领先于京沪,是北京的1.36倍,是上海的1.5倍,是广州的2.2倍。
深圳房价高,一方面是年轻人多,资金比较集聚,新兴产业发达。旺盛的需求之下,住宅用地却长期供应不足。
另一方面,深圳楼市的融资十分方便。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分析,除了银行以外,深圳有各种小贷公司、私募机构、房屋管家公司等机构,都在给深圳的楼市提供“炮弹”,深圳房地产的融资特别方便。
频频因“高房价”被推上热搜的深圳,从供给端和分配端双管齐下,加强对楼市的调控。2020年7月15日,深圳住建局等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》,《通知》主要核心内容涉及购房资格、首付比例、豪宅线、免转让增值税“二年变五年”等六大方面。
在供应端,深圳加大了供应力度。1月11日晚间,深圳市住建局发布《深圳2020年度房地产管理工作数据盘点》称,2020年深圳市进一步加大商品住房建设力度,共完成新开工商品住房建筑面积1236万平方米,为历年之最,同比增长160%。
深圳之后,宁波、徐州、银川同比涨幅都达到了8.5%,并列第二位。唐山和成都涨幅都超过8%。总体来看,相比黄河流域、华北、黑龙江等地,长三角、珠三角的楼市热度更高。
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长谢良兵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,区域楼市的分化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区域经济的分化。其中,南方城市近年大力发展新兴产业,产业结构不断优化,人口流入较多,即便是遇到疫情,受影响后也能较快反弹。
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对第一财经分析,楼市维持南热北冷的态势,南部特别是长三角、大湾区热度的提升,带动了城市群内房价上涨的压力;而北部城市开始出现了房价探底的态势。